每一份精湛技艺的背后,都有一把历经岁月磨砺的"器"。它可能是焊工手中飞溅星火的焊枪,是绣娘指尖游走的银针,是程序员键盘上跃动的代码。这些器物在匠人掌纹的浸润中,早已超越工具本身,成为执着精神的图腾。2024年的新时代工匠们,正以"精于工"的专注打磨毫厘精度,用"匠于心"的热忱雕琢时光年轮,让"品于行"的坚守在数字浪潮中淬炼出新的光芒。当智能机械臂与传统刻刀同频共振,当精密仪器与匠心独运交织共舞,我们看见:真正的匠艺从不会被时代湮没,只会随着器物的进化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让我们共同走进2024年度行业工匠的先进事迹,聆听器物低语,见证平凡中的伟大。
名校硕士的泥土宣言——唐红玲
上百斤的大南瓜、两米多长的蛇瓜、穿"迷彩服"的葫芦、比成人手臂还长的南瓜……这些种植于厦门市鑫美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奇瓜异果,令人大开眼界。而这些创意,来自这里的技术指导员唐红玲——一把锄头、一个铁锹,来自哈尔滨的名校研究生,不远千里,投身农村一线,深深扎根在同安这片土地。"中国是农业大国,我相信到农村一定大有可为。"这是唐红玲内心的"宣言"。
作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唐红玲带头实干,以党员表率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积极促成并推动村企联合项目 “苏颂本草园”建设,成为闽南中草药文化科普教育重要基地,也成为三秀山村发展研学、旅游产业的重要场所。
此外,她致力于药食两用农产品深加工产品研发,申请专利4项,开发山药膏等特色产品10余种,不仅推动农作物产量提高还积极探索“农业+”产品助力合作社实现多元化发展,带动三秀山村发展成为厦门市“一村一品”专业村?!胺銎陡鲋恰保呶弧凹藿印迸嘌滦椭耙蹬┟?,主动服务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为他们提供便捷高效的农技指导和生产经营指导,并积极引入科技项目,促成三秀山村成为福建省农业科技示范村。(市总全媒体中心 潘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