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阁论坛网站_全国同城凤凰楼信息免费茶楼51龙凤茶楼论坛网_风楼阁破解版2.0_栖凤阁信息网登录入口

厦门轨道集团:精益求精 地铁穿隧势如虹
发表日期:2025-05-08 11:35 【字体大?。?span>


  在厦门地铁这张城市“烫金名片”背后,有一支专业专注、精益求精的产业工人队伍,其中有“择一事终一生”的陶云、“钻一行精一行”的胡金城、“千万锤成一器”的孙李华、“偏毫厘不敢安”的6号线集同段项目指挥部团队。他们是践行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激励着更多劳动者为轨道交通事业发展挥洒汗水奉献智慧。

  近年来,厦门轨道集团锚定“一核两翼双擎”战略定位,以“党建带工建”为抓手,积极探索服务职工技能提升和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培养途径,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为厦门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厦门地铁运营公司副总经理陶云

  掌握地铁“健康密码”的铁娘子

  荣誉

  ○获评福建省劳动模范

  ○获评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深夜11点45分,最后一班地铁驶离吕厝站。身着深蓝工装的陶云带着检修团队,拆开电扶梯,今晚有一场“手术”。 “电扶梯是地铁车站直接服务于乘客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状态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让每个零件都安全可靠?!闭馕幌妹诺靥紫际踝宜怠?/p>

  陶云已在地铁维保战线坚守二十个春秋。2017年仲夏,当这位“新厦门人”带着长三角地铁网络建设经验,从南京来到鹭岛时,迎接她的是1号线车辆调试中的多项“疑难杂症”。彼时距离开通仅剩百日,她带领技术团队对故障进行全面剖析,针对性提出102条整改清单,最终1号线顺利开通运营。

  陶云不仅熟悉技术,还把晦涩的技术密码转化成244个鲜活案例——每年岁末,她都会将当年的“诊疗笔记”编纂成册,成为厦门地铁维保人的“武功秘籍”。2020年,厦门轨道集团成立了“陶云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前工作室已孵化出37项科研技改项目。她设计的“工程车共享矩阵”,更是为集团节约成本近3000万元。

  在建的厦门地铁4号、6号线均采用了最高等级的GoA4级全自动驾驶。早在2021年,陶云便带领团队着手研究地铁列车全自动驾驶技术,并提出“同步设计、分期生产”的方案,为新线的运营筹备提供了关键性保证。如今地铁4号、6号线开通在即,陶云又时常前往调试现场指导。新的技术攻坚清单,也早已写满办公桌的记事板。

  

  

  厦门地铁运营公司风水电维护高级技师胡金城

  不看风水不怕累的风水电大师

  荣誉

  ○获评“厦门市行业工匠”

  ○工作室获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厦门市“五一先锋号”

  不了解地铁专业的人听到风水电时,往往第一反应是:“咦?难道修地铁也要看风水吗?”对于这种误解,胡金城往往一笑置之:“其实风水电是行业术语,在地铁车站内,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等都属于风水电设备。一句话,只要是在地铁车站内,涉及风、水、电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都由我们负责?!?/p>

  2018年,胡金城从厦门船舶重工来到厦门地铁。面对复杂多变的风水电系统问题,他总是能够迎难而上,主动承揽并解决一系列深度维修难题。

  传统地铁车站的开关站主要涉及出入口卷帘门、扶梯、照明、PIS系统等五个系统设备。因为设备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因此开关站耗时长。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同时降低运营成本,作为领头人,他带领工作室成员花了半年多时间研发厦门地铁“一键开关站”项目。如今,厦门地铁开关站时间从一个小时缩短至10分钟。该项目在第二十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荣获“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

  地铁设备系统涉及车辆、供电、信号、通信、环控、消防等十多个专业,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更好地培训教学,他带领团队完成了“两站一区间”环控系统模型的搭建,帮助新进职工快速熟悉车站的构造和设备设施。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基于PLC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于2023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项目论文被《中国设备工程》杂志录用。

  

  

  厦门地铁运营公司设备维护技师孙李华

  八年磨一剑的“技术狂人”

  荣誉

  ○荣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

  ○工作室获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深夜的厦门地铁厦北车辆段,总有一盏灯为技术革新而亮。从初入行时面对精密设备的手足无措,到如今执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孙李华用八年时间,以毫米级的精密、百分百的热忱,在设备检修领域书写新时代工匠精神。

  2017年5月,孙李华加入尚处于运营筹备阶段的厦门地铁1号线工程。身为电工技师的他,主要负责检修运营设备。面对结构复杂、设计精密的器械,纵使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他,一时也手足无措。为了能尽快上手,他白天扎在现场守着厂家的技术人员,寸步不离、虚心求教,晚上就熬夜学习设备技术手册和电气原理图,仔细研究每个部件的原理、每条电气走线。短短两个月时间,孙李华就熟练掌握了架车机、洗车机、不落轮镟床等车辆工艺设备的安装、调试等工作方法。

  技术传承不是独奏,而是交响乐。2018年厦门市第24届电工B类行业比赛备战期间,孙李华创新“??榛匮怠蹦J剑热钅坎鸾獬梢桓龈黾际醯ピ?,利用午休时间在检修库搭建“移动课堂”。最终团队斩获个人前三、团体亚军时,获奖选手们把奖牌挂在了这位“教练”胸前。

  2020年6月,以孙李华命名的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这个由“技术狂人”领衔的团队,自主研发了DCC列车自动清洗机远程控制平台、VRV空调节能系统等,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实现工作室价值创造300余万元。近几年,孙李华还组建了一支“维修兴趣小组”,将地铁设备维修经验移植到社区,为群众提供家电维修、空调、油烟机清洗等服务,“真正的技术不应该是高高在上,而应该是在我们身边的。”孙李华说。

  

  

  风采

  厦门地铁建设公司6号线集同段项目指挥部

  地铁铁军 攻坚克难

  如果说内实外美、创新环保创造了厦门地铁的身躯,那么精益求精、默默奉献的工匠精神便创造了厦门地铁的灵魂。

  厦门地铁建设公司6号线集同段项目指挥部,这支长期奋战在厦门轨道交通建设第一线的团队,仅有20人,面对工程存在征拆体量大、管线迁改复杂、交通疏解困难等难关,大家众志成城,关关难过、关关过。

  6号线涉铁区间是制约集同段工程全线总体工期的控制性工程,由北向南依次下穿福厦高铁、杭深铁路、沈海高速公路以及石油、天然气等管道。其中杭深铁路是目前中国铁路运输最繁忙的干线之一,平均5分钟就有一辆列车驶过,给盾构施工带来极大的挑战。

  为了规避项目的技术风险,赶在福厦高铁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前完成对其的穿越,6号线集同段项目指挥部提前筹划,带领各参建单位,白天像街道管理员一样,挨家挨户贴着产权单位沟通;晚上像班组长一样,参与工班会,一同研究具体施工组织,通宵达旦,最终在福厦高铁联调联试“关门前”,实现了涉铁区间双线贯通,为6号线集同段全线顺利建成投用奠定了基础。

  潘涂社区房屋腾迁这道民生考题,6号线集同段项目指挥部答出温度与速度。在实施腾迁前,指挥部充分利用中午、晚上以及周末群众在家的时间开展入户走访摸排建档工作,建立“一房一档一预案一责任人”制度,让群众吃下“定心丸”;在盾构施工下穿期间,24小时安保巡查与应急保障机制双管齐下,实现施工“零扰民”。已经回迁的潘涂社区居民林阿婆笑逐颜开:“未来地铁可以直接通到家门口,老房子还更安全了!”

  6号线集同段项目指挥部用昂扬的斗志攻克一个又一个的工程难点,用坚持不懈的奋斗紧紧咬住施工节点目标,积小胜为大胜,在保障项目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也结下了丰硕成果——获评厦门市“五一先锋号”、多次获评轨道集团“四好生产部门”,支部获评轨道集团“三优”支部、“邻里党建示范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数据

  厦门地铁自2017年底开通至今,运营1、2、3号线三条线路,里程96.76公里,车站70座;在建里程123公里,步入了“三线运营、三线建设”的快速发展时代。同时,还运营BRT线路8条,运营里程203公里,车站45座。

  

  

  点击

  厦门轨道产业工人工匠学院

  4月15日,福建省总工会办公室公布第二批“福建省工匠学院”名单,厦门轨道集团的“厦门轨道产业工人工匠学院”(简称“工匠学院”)成功入选,成为厦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工匠学院构建了独具特色的“4+4”多维培训体系,即聚焦“技能提升、职业发展、创新实践、文化传承”四大方向,通过“培训拉动、竞赛促动、创新驱动、激励带动”四大机制,全面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立足企业需求,制定覆盖全工种的岗位、培训、认定标准体系。现已组建520人内训师团队,建成10万道题的专业题库,开发课程逾千门,累计培育学员3万人次,培养技师9人、高级工212人、中级工292人。目前已建成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大师工作室6个、创新实训工作室11个。

  

附件下载